[青海日报]: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11-05浏览次数:3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人民网   2011年10月31日10:39   来源:《青海日报》

       当前,互联网络正以其惊人的速度、独特的传播模式和超大信息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冲击着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理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内容、形式到方法、手段以及载体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已越来越不受国界、时空的限制,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接受网络最快、受网络影响最深的一族。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给一些青年学生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困惑和迷茫,影响着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特征,引发着新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问题;新兴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各种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影响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方式被开放、交互和多元的网络互动模式所替代。这些都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与时俱进地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适应网络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和挑战。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效应分析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几乎成了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其他媒体途径。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工具的自主性、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渠道,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作平台。

  1、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通过网上聊天网上冲浪,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可以直接与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交流,在网络产生之前,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开启人们心灵之窗,只能依赖黑箱的方法,而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出现在网上之后,其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交流直接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易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更加开放

  网络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个单位之内,单位对人的影响占据大部,而网络的运用和普及使得人们完全融入了社会、融入了世界,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不断开放的环境之中,处于一个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过程之中,人们不仅可以从书本里、电视上、报刊上接受教育,还可以受到来自互联网及国际上的影响。

  3、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发展创新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及时,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要快,只有做到,才能将工作做在前头,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即使万里之外,也可以当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障碍,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网络上各种合法信息、非法信息,有益信息、无益信息,真实信息、虚假信息等混杂在一起,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尚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冲击,甚至误导,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价值观的倾斜和道德判断力的削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1、冲击了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

  网络的开放性、分散性、异质性,使各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而在这众多的信息中,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信息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凭借其经济、军事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导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同时还利用人权政党制度来攻击和诽谤社会主义国家,希望通过政治和文化的渗透达到和平演变目的。部分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心甘情愿接受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以此指导其实践,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

  2、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网络的出现一方面要求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熟知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充分运用网络,才能占领网络这个阵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分散性,使得部分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网络的匿名性的特点在网络上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小道消息,甚至是煽风点火,兴风作浪,从而使部分人易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无疑具有破坏作用,使其难度加大。

  三、以人为本,创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围绕以人为本创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培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新空间。通过积极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流量,增强内容的针对性;保证信息质量,增强内容的思想性;扩大服务功能,促进形式的多样性,创新网络互动新模式,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体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管理互动,建立网上道德规章制度,开设《传媒素养》等公选课程,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用先进的网络理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学生的交往,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激发学习动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与互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管理向服务、从封闭向开放、从重视堵向重视疏的转变,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执笔人:郭强)